22中文网 - 修真小说 - 赤心巡天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六章 垂钓空山

第六十六章 垂钓空山

        笃侯曹皆不可独镇夏地,自是具有相当的理由。

        一则以其兵事之能、衍道之修为,易使楚国戒备,曹皆镇夏,四邻难安。二则以其人一战灭夏的巨大威望,总镇此地,很容易割据立国。

        《游生笔谈》里说,“玉不可置于易碎之地,名岂可轻授执器之人!”

        已经讲透了个中道理。

        这无关于曹皆是否忠诚,齐天子对他是否信任。

        而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应该避免这样的问题,避免给予臣子不该有的空间。

        总督夏地的不是重玄褚良,不是李正言,不是陈泽青,亦同此理。

        姜望作为伐夏战争里的大功臣,在夏地威望极著的存在,其实也不例外,哪怕他现在的修为更不具备威胁性。

        苏观瀛说她备茗相候,当然是此间主人姿态,但言语之间,又把姜望归于南疆,划为自己人。这当中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姜望只答一句“身不由己”,我什么都听天子的,也算是有分寸的回答。

        双方便通过这两句寒暄,建立了初步的共识,对彼此也有了一点传言之外的认知。

        天子强令姜望背书,而且背的是《史刀凿海》,恰是因为光阴荏苒,岁月滔滔,人间数千年,并无新鲜事。今时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得到映照。

        读史可以明智。

        双方进得总督府,两相对坐正厅,倒是未分什么主次。

        苏观瀛含笑道:“武安侯选在这个时候过来,正是用行动支援我南疆建设啊。”

        这会她的姿态便又亲切了一些。

        “姜某一介武夫,只会摆弄拳脚,哪知什么国家建设。”姜望苦笑道:“不瞒苏督,临淄太过喧嚣,我只是找个地方安静修炼罢了。”

        “武安侯以武功封侯,想不到竟是个好静之人。”

        “我只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罢了。”

        “莫不是万钧紫金梁?”苏观瀛面有笑意:“本督看这泱泱大齐,年轻一辈里,也没人比你更重。”

        “可别这么说。”姜望连连摆手:“博望侯世孙,就重过我许多!”

        玩笑间自有态度。

        苏观瀛见他如此不肯任事,沉吟片刻后道:“其实在你过来之前,这里正在召开督部会议。我想武安侯未见得喜欢热闹,便没有让他们过来见礼。”

        姜望连忙起身:“怎敢误总督正事?您请继续。今日得见总督,已是天幸,我便先行告辞。”

        苏观瀛抬手示意他坐定:“该聊的聊得也差不多了,是正好同武安侯说一说。”

        她慢慢地喝了一口茶:“彼时南疆初定,处处缺人。本督初建总督府,为免民心逆反,也不便调太多齐人来治,只好先用着故夏旧吏。但名分难应,易起复夏之心,终非长久,只可是暂代。”

        姜望听着便觉麻烦,正想着找个什么由头避让。

        但苏观瀛话说得极快,不等他想好话茬,就已经开门见山:“如今局势基本稳定,南疆百废俱兴。山河易鼎,旧事当革。我已上奏天子,即日召开夏地大考,重定名位,统一职禄……武安侯既然恰逢此会,不如来当个主考官如何?”

        姜望立即拒绝:“姜某自己都很懵懂,不通政事,哪里有资格当这个主考官?南疆幅员万里,官考绝非小事,关乎亿万百姓福祉,应使德高望重者主考,我不敢误人子弟。”

        “德高莫如身镇祸水,望重莫如拯救万民。”苏观瀛看着他:“在这南疆,我大齐所有官员里,只有你武安侯最是德高望重!你不来当,谁可当之?”

        姜望苦着脸道:“旁人不知,苏督岂会不知?什么身镇祸水、拯救万民,不过是我饶天之幸,欺得大名。笃侯用兵如神、算无遗策,其实早有准备。便是没有我在,祸水也落不下江阴平原。您拿这个说事,是在笑话我呢!”

        “且不说笃侯省下一张底牌在战略层面的意义。对于南疆百姓来说,身镇祸水者,武安侯姜望也。这是既定的事实,也是他们认可的真相。至于其它,并不重要。共识已经形成,你在南疆的威望无人能及。”苏观瀛道:“还是说,武安侯身在其位,却不愿承其责?”

        这人真是厉害。

        在今日之前,姜望只对苏观瀛的履历有个大概的了解。

        苏家曾经也算高门,不过自她爷爷那一辈就已经衰落。她父亲更是战死海疆,就此大厦倾塌。

        苏观瀛自小养尊处优,很受呵护,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长于女红,性喜栽花,好诗,好词,好美玉。

        她的父亲战死之后,一切就变了。

        良辰美景,皆成奈何。

        她放下花剪针线,提起旧甲战刀,从那以后长驻海外。

        自谓“二十岁之前,不识人心。二十岁之后,识遍人心。”

        二十五岁那年,在决明岛反击战里一战成名。

        后来历任吏部大夫、静海郡郡守、万妖之门后平陆城城主……

        在每一任上都有亮眼的实绩。

        四十三岁那年,再赴迷界,手刃海族真王,方报了父仇。

        她虽然走的是官道,但她是成就当世真人之后,才当上的朝议大夫,而不是当上朝议大夫之后,再成的真人。

        虽然这两者在战力表现上没有太大差距,而且她也一样要受官道约束。但这足以证明,无论政务还是修行本身,她都具备惊才绝艳的天赋。

        而今日之后,苏观瀛这个人便在姜望这里,从一份漂亮的履历,变成一个真实的人。

        一个面容柔婉,实质上意志坚定,且极能贯彻自身意志,达成既定目标的人。

        于官道而言,政纲即道途,政务即修行,政治资源,即是修行资粮。

        南夏初定,谁能不动心思?

        齐国朝议大夫有九位,兵事堂统帅有九位,在加上未能补入两正堂、却仍然有着巨大影响里和才能的人物,如东华学士李正书等,有资格角逐的超过双十之数。

        最后总督南夏、把握这份巨大政治资源的,却是苏观瀛。

        面对这样的人物,你拿什么抗拒?

        姜望有些头疼,但也只能问道:“不知这南疆官考,都考些什么?”

        苏观瀛满意地道:“文考武考并行,文考策论,武考修行。除非有某一科特别优秀,不然都要文武皆过,才算是过。‘评优定品,裁撤庸冗’,这八个字,就是这次官考的核心。”

        “策论我一窍不通,修行上我还可以略解一二,不然我就负责武考吧。”姜望情知推脱不过,便主动选了一门,自己砍了一半的权柄。

        苏观瀛看了看他,笑道:“也好。”

        ……

        拜访了一趟南夏总督,便揽了一份差事。

        姜望只觉万分不妙。

        换做那些专意官道的人,大约是求之不得。负责南疆官考,能得多少门生,可以建立多么庞大的官场关系网。

        对于往后竖立自己的政纲,推行自己的政见,有莫大的好处。

        苏观瀛这简直是在送好处!

        但对姜望来说,他虽身在官场,却并不依靠官道。迄今为止他一身修为,都是靠自己苦修所得。

        现在完全投入官道,固然可以得到相当惊人的修行助益,大大提高洞真的可能。他日想要脱离之时,也势必要煞费苦心。他不取也。

        倒是武安侯这个爵位提升的修行助益,不需要靠政务来维系。只要一日不去爵,就能借用国势修行一日。

        当然,借用国势修行这种事情,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因果。将修士本身的道途,与国运连在一起。

        当初齐夏大战,武王姒骄请动南斗殿长生君出手,据说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以国势相借十年,助其修行。其实就是举夏国之力,供养真君强者,让一位衍道修士吸十年的血。

        也不知长生君是有什么切断国势因果的独特法门,可以只享其利,不担其责……应该也需要夏廷的配合才是。若非到了社稷存亡之机,姒骄怎么也开不出这等条件来。

        回到南疆官考这件事情上,姜望根本无心经营什么门生故吏,纵然天下织网,举朝近武安,他不走官道修行,又有何用?那些都是重玄胜所长,而他只觉得太过麻烦,平白少了许多自己修行的时间。

        但事情已经应下,如他自己所说,选官非是小事,关乎亿万百姓福祉,他不能轻忽。

        去螭潭的路上,他一直在研究南夏总督府对各级官职的要求,以及苏观瀛给他的考官名单。

        他作为主考官,可以决定考题,同时还可以有限度地调整考官名单,可谓大权在握。

        官考第一要义,无非公平。只要抓住了这一点根本,这届官考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若是丢了这一点根本,官考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南夏总督府的公信力会遭受重大打击,严重点说,甚至会动摇齐廷对南疆的统治。

        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观瀛强抓姜望来当这个主考官,可称妙手。

        直接跳出了南疆军政环境的干扰,找到了一个最能执行公平的人选。

        以姜望现今在南疆的巨大影响力,他来做这个主考官,没人不服。而姜望本身并不在南疆任职,也是出了名的专注于修行本身,不必担心他结党营私。再加上姜望往日的良好名声,用起来实在放心。

        作为南夏总督府公开推进的第一次南疆官考,几可视为苏观瀛政柄所在,不知多少人明里暗里想要捣乱,姜望一来,迎刃而解。

        姜望越是琢磨,越是想要对政事堂的这些人敬而远之。跟他们相处,太费脑子,一点都不爽利。

        他现在甚至怀疑,南疆官考的时间,都是苏观瀛看到他之后临时定的。要不然怎么除了一份大范围的考官名单,以及那八个字的官考方针,其它什么准备都没有?说是今天才开始有这个计划,那也太巧合了些。

        《大夏方志》有云:螭潭方七百步,隐于老山,常年积云不去,雷蛇触水。

        是说螭潭藏在老山里,上空总是叠着乌云,雷电偶尔会打到水面上。

        倒是一桩奇景。

        “老山”并不是对山的形容,而是一座山的名字。在贵邑城西方,人迹罕至。

        齐天子封武安侯于螭潭,当然不是仅仅划给他一座古潭让他钓鱼玩。

        姜望的封地包括这座老山在内,也包括了老山附近的九个镇子。

        从户籍册上看,九个镇子加起来,合计有近三十万人,完全可以独立划作一城了。当然,因为这些镇子都是依老山而立,零零散散,往来不畅,合城并不现实。

        独孤小接手打理此地,所要面临的事务,自是比青羊镇要复杂得多。相应的,手中权柄也膨胀得多——值得一提的是,青羊镇的亭长之职,独孤小转给了一位后来投奔的周天境修士。该修士踏实勤恳,办事麻利,一早就成了青羊镇的二号人物。至于那位立志炼就神丹的张海,还是以供奉之职,在那里按时点卯,混吃等死。

        武安侯府就建设在老山脚下,门匾上刻着的全称是“武安侯老山别苑”。

        齐天子专门指派大匠师来夏地督造,精心选址后落成。耗资颇巨,独有匠心。此宅坐山望水,甚是气派。

        府里养了些下人,倒也运转得开,暂时都自南夏总督府支钱。

        姜望这回过来,又带来独孤小管理封地,自是都要另外招人的,此后也要自己出钱。不过这些都是独孤小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等姜望从贵邑城过来,独孤小已经指挥人里里外外的收拾开了。

        她本是个见惯了世情、有城府的,在青羊镇这几年的经营,早已锻炼出来,虽是初来乍到,却一应琐务都处理得顺顺当当,也没什么奴仆不开眼、不顺服的蠢事情。

        “褚幺呢?”姜望进门略转了转,便问道。

        “跟廉大人进了老山,说是去螭潭看看。”独孤小回答道。

        姜望讶道:“他不是挺怕廉雀的么,怎么还跟着走了?”

        独孤小偷笑道:“廉大人喊了一声,他便跟着走了。我看他呀,是不敢跟着去,又不敢不跟着去。”

        姜望也笑了,随手把带着的名单递给独孤小:“苏总督硬摊了我一件差事,叫我主管南疆官考,很是累心。这里是考官名单,你尽快调查一下,挑几个可靠的出来。”

        这事说得轻巧,但并不是个简单的工程。尤其他们也算是初来乍到,说起调查,连个门路都难寻。

        独孤小却是很开心地接下了:“属下这就去办。”

        还有什么比被老爷需要更能证明自身存在意义的事情呢?

        姜望又吩咐道:“顺便搜集一下咱们治下这几个镇子的民俗传说什么的,到时候汇总给我……这事不着急,先办考官的事。”

        “属下知道。”独孤小用力点头。

        环绕老山螭潭的镇子刚好又九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河九镇,这当中兴许有什么隐秘存在。

        不过整个螭潭都是他的封地,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把繁琐事务都推给独孤小后,姜老爷又背着手像模像样地视察了一番自己在南夏的宅邸,本来想指点一下布置,但独孤小处处都是按照他的喜好来,实在挑不出问题。最后强行叫人把前院的荷花缸搬到后院,才算作罢。

        而后便优哉游哉,提了一支钓竿,自往老山而去。

        想那钓海楼的山门有一联,气魄大得很,说是“卸钩为月”。

        今日姜老爷得闲,也不妨垂钓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