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人与人之间贵在沟通,贵在理解。朋友之间如此,亲人之间更是如此。我多么希望妈妈能理解我,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我去自由的飞翔。
我在一个幸福、封闭的家庭里生活,每天除了写作业看书,还是写作业看书。有时偶尔放松一下,但会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
妈妈平日里总是凌晨即起,深夜才睡,为我操劳。早晨她总要看见我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傍晚又总盼着我平平安安地回家。不仅上学如此,生活上更是如此。她对我的学习也丝毫不放松,每天晚上总是一边织毛衣,一边看我写作业、温习功课。可有时候,我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心里总缺少点什么。
还记得去年放暑假的时候,真是皆大欢喜。平时忙于学习,同学之间来往不多,现在可是“补偿”的好时机。那几天,家里时常有同学来,大家在一起,听听音乐,谈谈思想,说说笑话,有什么不可以?但妈妈等同学都走了就来敲警钟:“晶晶,功课要紧,别一过暑假,功课忘得一干二净。”我知道,我长大了,我会安排好我的学习,再说我还想搞一些小调查,整天只知和课本打“交道”,我不就只能成为井底之蛙了吗?
人们都说,知女莫若母,母亲和女儿是最贴心的,可能似乎觉得和妈妈渐渐地有了一层隔膜,有时候母女俩在一起也总是没什么好说的。
我一直渴望着妈妈的理解,渴望有那么一天——她能给我一片自由的天空。
妈妈很疼我,我也爱她,但是我还是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希望让我去自由的飞翔!”
篇二:徜徉书海浸润书香
小时候的我喜欢读书,是因为书中绚丽的图画,是因为那些精彩的故事将我领进了一个童真的世界。少年时的我喜欢读书,是因为书籍为我打开了多彩的窗户,让我了解很多未曾了解的。而今,我长大了,我爱读书,是因为书已经成了我的挚友,我的良师,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读书的渴望。
我喜欢徜徉在书的世界里,因为书能通古达今,纵横万里。书中所表达的万千气象,会使我们心驰神往,受益匪浅。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何等的风流、何等的气魄!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是何等的傲岸、何等的倔强!一本好书,能使我“乐而忘忧”,真能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我越读越体会到古人谈到读书时,总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道理。
我乐于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用他们执著的品质来净化自己懵懂的年轮。《童年》中,我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与他共同经受着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各种心理考验。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而我已逝去的童年也在阅读中变得如此珍贵而明朗。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我读懂了一个小小年纪就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去,在一次战争中不幸失明。但依旧以巨大的热情工作着,用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满是病痛的身体。即使最后瘫痪在床,仍拿起笔做武器,开始了自己一片新的生活的保尔?柯察金。读着书,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与胆怯,认识了我们我面对的困难其实只是脚下的泥丸,是不值得一提的;更让我明白了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执著向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灿烂的阳光。
在《羊脂球》中,我读懂了所谓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更让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妓女身上看到了真正闪光的地方,那就是一颗真挚纯朴的爱国之心。
无数好书,引领我着我走向了豁达、坚韧、阳光的精神世界;无数好书,让我不断抛弃卑劣的小我,成就着大气的我;无数好书,让我放弃了浮躁的心气,保持着一种心平气和的大度。
好书是良师益友,是点燃知识火把的那盒火柴,是指引你走出“文盲”的启明星,是智慧源泉中的智慧之水。我愿永远徜徉在书海里,浸润书香中,只为了心中那份对书的渴望。
篇三:岸草望湖山
古时高士生活,宛如写意山水一幅。
焦墨深绿者,群山巍巍;淡墨晕染处,烟水茫茫。皓月上中天,舟系一道白练。船舷无桨棹,桌心几杯盘。幽幽箫声呜呜然,无意风过,无意起波澜。
在如此一艘船上,渔夫也可笑度春秋。日出缓缓时,漂船而渔,只需徐徐收网,溅跃的水花就带来了一天的饱足。等到夕阳薄暮,驶船靠岸,择一块突石,静望晚霞飘落。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孤独。某一天,不知从哪个山坳口,还是哪条江岔流,来了一个异乡客。他已经树林间穿行了很久,忽然,他一脚踩进了河岸湿软的沙滩。眼前突现一片浩渺的湖水,望不到尽头。
湖面很宽阔,左右又没有路。蓦地,他瞧见了岸边靠着一艘船,又好像有个人躺在上面。
“老人家你好,能不能载我渡河?只是我现在身边没钱……”“上船。”
使竹竿轻点一下岸滩,老人便背着坐下了。过了会儿,异乡客左右打量一番,觉得奇怪:“老人家,您不用船桨吗?”老人觑了他一眼:“你可要渡河?”“没错,可是您这样不会太慢了吗?”“这是湖,不是河,你觉得方向在哪?”异乡客怔住了。
白水茫茫,托着远山的轮廓,小舟就这样漂着。异乡客忽然站了起来,又颓丧地坐下。他一会儿托着头,眼神垂落在船板上;一会儿用指甲抠着木缝里的灰尘。老人却仿佛自始自终就坐在那里。“你是旅行者吧。”老人灰白的胡子忽地动了动,“你因何动身?”
异乡客抬了抬眼皮,又垂了下去。“我一路走来,地图上仿佛跨过了许多山,但在我的眼中,我只能看到交错在眼前的树木。一会儿攀折一根枝条,一会儿伐刈一丛野草。我的手长满了老茧,我的眼疲惫不堪,可不这样,我就不能前行。我渴望见瑰丽的日出,可我只能见地上斑驳的影;我渴望见璀璨的繁星,可我只能从叶缝中偶遇它的踪迹;我渴望沿长路登高山,但我始终只能在这石砾里穿行——落叶与杂草,堆积铺陈在我的前路,它们仿佛永远挤占了我的生活。我渡这湖,一举一动,都像这竹竿点水,太微不足道了。”
老人笑了。“你可曾细看这水?以湖之浩荡,尚起波纹;你可曾细看你的倒影?随水而动,又何时静止过?云遮月隐,风起月出,万物恒变,每一刻都不是上一刻的延续。但看这山,经远古之岁月,何以今仍立于此?静也。春时野芳发,夏时佳木秀,秋霜冬雪,此造化所覆四时之变也。然其不变者,石也。风雨无惧,雷雹弗毁,青山依在,几度夕阳?”
于时船至湖心,老人起身至船头,临风而歌。
草木山石本无心,有心者在人。今人之惑如雨,绵密不尽,乱人心意。心如草木者,自颤颤巍巍,飘摇而萧条;心如坚石者,却能一任烟雨平生。若能安坐、静望、静行,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患时之散碎呢?
篇四:渴望得到肯定作文
【篇一:渴望得到肯定】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事物?或许有人渴望得到物质上的鼓励,或许有人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但我依旧渴望得到肯定。
人生就像一条大路,上面有很多十字路口、岔路河和红路灯,有时是绿灯,有时是红灯;有时一路通畅,有时走入岔路口。总之,在红灯的十字路口前,我们徘徊不定,于是这个世界就有了你,我,他。我们有时充当着驾驶员,有时充当着交警。有你的那句肯定的鼓励,大路变阔了,路灯便变绿起来了。
记得小时候,我去考竹笛四级,考场外人山人海。有人拿着吉他,有人提着小提琴,有人在试音。我看着黑洞洞的门口,不敢进去,是你如天使一般降临在我的身旁,你的那一句“去吧,孩子,爸爸相信你。”于是大门便隐隐着透着光,殊不知,后面便是桃花源记般的存在。迈入小门,便听见悠扬的音乐声。于是,我鼓起勇气走走进了考试,开始了演奏。出来时,手里拿着考官给我的那张考级证书,我激动不已,随即迎来的是父母的拥抱。这让我明白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真正含义,肯定的话语就如一双无形的手,给你动力,给你帮助。这次充当人生路口的“交警”的是父母。
有时,希望的天空是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但现实始终是残酷的,是那么的不尽人意。六年级的时光是匆匆的。我六年级差不多是玩过去的,然而考试也是经常的。连续几次数学没有考好,数学老师急得没有办法,总给我们这几个人中午开小灶。几个星期过去了,数学老师皱纹更深了,换来的是我们成绩的提高。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前夕,她握着我的手说,“你要展示给我,你这几个星期努力不是白废的”。那次考试,破天荒的,我如一匹黑马,拿下了这次竞赛的银奖。老师欣喜若狂,立刻送给了我三个笔记本,在班级里公开表扬我。这次的“交警”是老师。
人生路上的红路灯很多,我渴望能在最重要的时候得到肯定,哪怕只是一声问候,那朵花苞就会在那瞬间绽放!
【篇二:渴望得到肯定】
肯定,是他人的赞同;是他人的认可;是证明自己的方法。所以,我渴望得到肯定。
——题记
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书,看着一个个承载记忆的泡泡,似乎每个泡泡都写着肯定……
幼儿园时,第一次自己搭出了一个漂亮的塔,我看向同学,老师。清澈的眸子中充满了渴望,渴望得到肯定。
小学时,第一次登上讲台,心中充满不安,看着台下的一个个小脑袋。我鼓足勇气开始了我的演讲。我的声音在教室中飘荡,不安的心情早已不知所踪。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演讲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听着自己稚嫩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一时间竟的心中生出了渴望,渴望得到肯定。演讲结束了,安静的教室爆发出的掌声夹杂着老师的鼓励荡漾在心间,也许我得到了肯定。
时间如针尖的水,稍不注意,便悄然落下化作一小滴水渍。
如今的我褪下稚嫩,告别年幼。可我依旧渴望得到肯定,是家人也好,是同学、老师也罢。只要是肯定我一定会一并收下。也许是因为自己缺少信心,而急于想得到证明,仿佛肯定越多信心就越多。
于是,我努力而认真地完成每一件事,只是渴望得到肯定,就像是一个幼小孩童渴望糖果一般。可人不能十全十美,否定自然也有,可我并不气馁,继续努力,想把“否”变为“肯”。渐渐地我的渴望好像变质了,他不再是信心的保障,而是前进的动力,它使我变的更好更认真。于是我更加渴望得到肯定。
生活仍在前进,我也在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进。也许前行的道路鲜花相伴,也许荆棘遍布。可这都不重要,我只渴望得到肯定。
【篇三:渴望得到肯定】
世上谁没有追求?所有人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所渴望的东西,有可能是物质上的,如:自行车、电脑、书等等,也有可能是精神上的,如理解、温暖等等。我最渴望得到肯定。
几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也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但是每当拿着七十多分的卷子看着站在讲台上的九十多高分的同学,总是心存悔意,为何当初没有想对那几题。即使自己考前努力复习,考试也总得不到理想分数,当然也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只有忍受同学的嘲讽,我很渴望大家的肯定。
我总是感觉自己很努力,很用心,很仔细地在完成事情,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别人不会看你在事情上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他们只会看你达到目标了没有,没有就是失败者,即使只差一点,没错就算九十分是优先,八十九分就肯定是差的吗?有时是一时大意,有时确实不会。我渴望脚踏进那个优秀的区域里,别人就会肯定我,认可我,我才算得上优秀。我渴望得到肯定。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没有了鼓励与肯定,目标也就失去意义,完成了也无法让人称心如意。得到肯定是我所渴望的,总是想尽力完成目标,得到别人的肯定。向着我未来的目标,在人生道路上迷惑的前行,对我的肯定就是助力,在我跨向目标的路上助我一臂之力,我渴望得到肯定。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相信自己能行。
篇五:回家
这,已是大年三十了。
宽坦的马路已变得水泄不通。
父亲在驾驶位上开着车,我和母亲则在后排讨论着。我们,是正在回家的人。
车在高速公路上,如蚂蚁一般一点一点的挪动着。我在车里昏昏欲睡,前方的车辆如长龙一般排起,令人心生一种震撼和恐惧感。车,似乎丝毫未动。母亲轻拍我的脑袋,笑着问:“困了吗?困了就先睡下吧。”我点头,疲惫地将头埋在膝盖间。
公路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车,空气也变得乌烟瘴气。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透过前挡风玻璃,看到的还是和睡前一样的情景:车辆亮起的红色尾灯是黑夜中最显眼的颜色,鸣笛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弄的人分不清楚方向。母亲看着我一脸厌恶地望着窗外,就来开导我:“孩子,不要心急,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回家的人啊。”
红色尾灯仿佛是在一瞬间中变得柔和的,没有了先前的刺眼,反而平添了一份温暖。
“回家的人?”我有些呆滞,低低地重复了一遍。母亲望着前方的车队:“是啊,大家都和我们一样,想回家与家人团圆,一起过年。”心中的阴霾仿佛一下子被拨开了,母亲说的话如阳光般使人感到温暖。原来,他们也是渴望亲情,渴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啊!
车,缓缓挪动着。
母亲看了看手机,惊奇地叫着:“十二点了,新年快乐!”我笑了笑,用手机给爷爷拨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们一路平安,祝福他新年快乐。路,似乎已不再漫长,因为这条路上,充溢着对幸福的渴望。母亲与我相视一笑,打开天窗,对着夜空大喊:“新年快乐!”
回家吧,那是你选择过年的最好地方,与家人团圆是最好的幸福。
车,向着家的方向开去。
也开向幸福。
篇六:渴望
我渴望啊!渴望!那渴望犹如一颗种子,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座金灿灿的奖杯,一定属于我!
一如既往的绿茵场,经典的黑白足球,一切的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在我的心中,早就酝酿着一种无可匹敌的野心:夺得英超联赛总冠军。
这时不如公布下我的鼎鼎大名——C·罗纳尔多。我可谓是在皇马俱乐部中最厉害的球星之一,无论那帅气的一招一式,还是无人能挡的大脚点射,我都不在话下。但是在我辉煌的背后,有谁知道我为此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人知道我的心酸呢?
以前,我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子,总是以一身傲骨去鄙视别人,认为没有谁可以与我相比。我总是认为自己的球艺是天下无双,谁都是垃圾。直到有一次英超总决赛,对战在球坛上也颇负盛名的切尔西球队,由于我太轻敌,总是陷入敌方的套路里,节节败退。最后让对方直捣大门!
泪水和汗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双腿跪在黯然失色的草坪上。痛苦、悔恨交织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给我的心头笼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这时,我才幡然悔悟,自己的力量在高手如云的球坛上,只是一粒沙尘,微不足道。我痛恨自己的狂妄自大到了极点,从此我痛改前非,认认真真地投入到“地狱式”训练中。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亘古不变的话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球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就连平日对我冷漠如霜的教练,也对我刮目相看。同年,我也获得了在各项足球奖项中至高无上的“金靴奖”,与梅西并称“绝代双娇”。
今年,我将代表皇马出战英超,必将夺取那至高无上的桂冠,这就是我那如烈焰一般的渴望。加上我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付出,背负着“双骄”的称号,我坚信必将无愧于英超!
篇七:我渴望得到温暖
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它或许是关心、爱护、幸福,又或者是一本书、一个足球、一台电脑,它还有可能是父母的夸奖,朋友的爱戴,老师的表扬等等,而我最想得到的,是温暖。
温暖其实十分简单,它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阳光洒下来你会感到温暖。那一天,阴雨连绵,路上的行人行色匆匆,都急着去做自己的事。而我,因为下雨没带伞,在书店里躲雨。路边有一个女孩撑着伞在打车,可是她没有等到车,她等来了一身的污水。是的,汽车将水溅到了她的身上。开车的人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方,那么,别人呢?这难道就是温暖吗?不,这不是。温暖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体谅。而不是所谓的外界的热量。它来自于人们的内心,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那么,它体现在哪儿?我们接着从哪个女孩说起。
如果你看到了那个被浅了一身污水的女孩,那么请你给她递上一包纸巾。这就是温暖,又或者你可以帮她撑一会儿伞,让她有足够的空间清理自己的衣服。这就是温暖。反之,如果没有一个人去帮助她,她将会怎么做?她会将这种行为传递下去,最后,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会变成这样。
温暖,它并不是靠某一个人,或体现在某一件事,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是靠所有人共同努力创造的。将温暖传递下去,你也会感到温暖。温暖再也不会是个遥不可及的词语,它无处不在,让全世界充满温暖。
篇八:路上与风景
每个人在路上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景致,而你终会收获属于你自己的风景。
翻开《在路上》这本书,我所看到的则是美国青年与生命的追求,在狂野的西部,在繁荣的都市,在宁静的乡村里唱着歌,醉倒在酒吧里。
初次阅读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颓废与不安充斥其中,作者用他不着边际的语言描绘着,抱以一种无谓的态度去创作,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但凯鲁亚克一直在对自己的生命发出质问,他或许幻想过美好的生活,但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旅行来排解自己的忧愁,质问与迷惘,他却不止一次说:“道路就是生活”。从深深的迷惘到放纵,再到去追求,在路上去感悟生命。
道路是什么?你的道路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这本书中不止一次被提到,作者有他的答案,“道路就是生活”。他颓废地流浪在一个个地方,渴望自由。我想这恐怕就是垮掉一代的精神吧。但这恐怕已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你若不去追寻,不说走就走,又岂会得到。一味在路旁观望,终究只是徒劳,我想改动《见或不见》中的诗句“你见或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为“你走或不走,路就在那里。”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心理教师,写了一封辞职信,信上就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论其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但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为了生计,为了能让自己活的更好,或是为了日渐上涨的“石油”,于是便拼命的赚钱,不可能仅仅因为一时的兴起,而毅然决然背上行囊,说走就走。我们更加不能因为生活而将自己紧锁在家中,今天,或许你看了某某关于他国风光的介绍,就感慨着什么时候能在家乡也看到如此美丽的风光。明天,却又想着某某球队又与某某球队开战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去现场看上一场,夜晚睡觉时,梦见自己到了比赛现场,可早上醒来时,却蓦然发现自己仍身处于家中,只不过因为夜晚太困,累倒在沙发上。说大话每个人都会,可你真的能下定决心吗?
当我们真正踏上旅途时,我们应该在旅途中对未知的一切打上大大的问号,不断前行、探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路上追寻,旅行的最大意义其实就是没有意义,当你用生命的眼光去看万物时,那么它便会被赋予意义。
说了这么一大堆,我想到了自己,我们又何曾未在“流浪”呢?“幻想”与“迷惘”充斥在每个学生身上,渴望着明天与未来,可当我们真正到达时,确发现梦想仍在远方,于是只能继续前进,最后却发现这条路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某位作家所说,这是一本注定属于年轻人的书,在路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当你真正踏上这条路时,似乎就可以掌握开启通向多姿多彩的历练之门。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篇九:我渴望多彩的生活
生活好像被套上了模式。
在学校的生活,好像只是无味的二部曲:课堂、课间。在课堂上,我们在凳子上度过一个又一个的45分钟。在课间里,操场上没有我没有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只能在教室中等待这短暂的课间结束,迎接下一个45分钟的开始。
曾经,我们的课间多么丰富呀!下课铃声一响起,男生们成群结队地奔向乒乓球台,女生们跑向操场。我们打乒乓球、跳橡皮筋、跳绳、做游戏……于是每到课间,总能看到一堆堆人影,听见一阵阵笑声。即使只有十分钟,我们也愿意上课铃一响就匆匆跑回教室。啊,多么令人怀念的往事!
回到家,沉重的书包已将我的肩头压得无比酸痛。坐在书桌前,我的手不停的飞舞着。窗外,天正晴,风正暖,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那欢快的曲调蕴含着它们愉快的心情。而我的四周,灰暗,没有一丝阳光……我的思绪又飞回了从前:
我们奔跑着、蹦跳着,追逐着、嬉戏着……洒下一片片欢声笑语,在它们的滋润下,天空似乎格外晴朗,大树似乎格外苍翠,我们的身影似乎格外快乐。现在回想起来,这声音,不正是童年最美好的歌谣吗?时间缓缓流过,直到大地被披上一层黑纱,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相约:“明天见!”。
双休日,我们哪有周末到来的快乐?当我写着那似乎永无止境的作业时,我不禁想:大街上,应该是熙熙攘攘的吧?公园里,应该是人声鼎沸的吧?游乐场中,应该是笑声朗朗的吧……而此时的我,仿佛与世隔绝,我也想在那蓝天白云下,享受着鸟儿般的快乐。然而,那铺天盖地的作业却把这个愿望变成了奢望!
我的童年,周末令我憧憬。在那宝贵的两天,我真正的体会到:我是时间的掌控者。做手工、绘画、与朋友玩耍、同父母逛街……时间任我支配。
哦!没有色彩的生活怎会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渴望着,渴望能为它抹上七彩!
篇十:我渴望自由
“我想要飞得更高,”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有一股获得自由的欲望,“摔得更惨,”可一听到后半句,我的这股欲望就被打碎了。
那天,我的这股欲望“迷惑”了我,我傻头傻脑地问老妈:“老妈,我想跟同学出去玩一下,我玩半个小时就回来!”“玩玩玩,就知道玩!你知道吗,这次期末考你只考了三百八呐!你要再这样下去,以后干脆去扫大街算了!”老妈气呼呼地说。“那不也是全班第三班吗!”我小声嘀咕着。“你还傻站在这里干嘛!还不快去写作业去!”我鼻子一酸,眼眶一红,眼泪夺眶而出,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得跑回房间。
我哭着哭着就进入了梦香。睁开眼跟平时没什么两样,我扛起十几斤重的书包,飞速跑下楼,大叫道:“老妈,你快送我去上学!”老妈叫道:“上什么学啊,快点吃完早餐,爱去哪玩去哪吧!”我愣了三秒,回过神来,爱去哪玩去哪玩?这简直不可思议!
算了,管他呢?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然后满面春风,一蹦一跳地出去玩了。我叫来一大帮兄弟,一起打吃鸡,吃烧烤,玩游戏……真是不亦悦乎!
“别睡了,该去学习了!”老妈吼道。我起床了,不再怀着烦燥的心情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