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逐渐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互联网虽然影响我们,可它也有好处。一、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一切天下发生的大事件。二、借助互联网,发送信息的速度简直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三、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海量知识,在线教育,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四、可以通过网络购物。无须到实体店,实现动动手指就可以把需求的东西买到家。
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一、网上未屏蔽的有害信息给青少儿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影响身心成长。二、由于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网络,思考能力僵化。三、网络犯罪越来越多。
每年暑假,总会有一个链接讲的是:香港的下水道管理真好啊,这可是当年德国人留下的!一到夏天,降水量就直线上升,下水道处理起来很麻烦,每到这种时候,这种链接就现身了。雨季停止,这东西也停止。他们不经思考就转发这些东西,都不点开看一下这是否是真的吗?
希望人们能控制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不仅是为了眼睛,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态与认知。
遇见碎片化生活
晚上,我坐在桌前,苦思冥想着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题目《遇见碎片化生活》。什么是碎片化呢?我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突然,微信提示《小王子》阅读章节打卡开始,我禁不住打卡的习惯,自然而然地阅读起来。十分多钟刚结束,手机短信提示音又响了起来,原来是网络外教老师提醒我五分钟后开课了。碎片化,碎片化!这不就是碎片化的学习吗?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早上……
今天,一定要看完宋朝历史!一回想到两个月的暑假中我如饥似渴地读这本书,而现在开学了,几乎没有整块的时间来阅读宋朝历史,我便愈发珍惜这样的“游击”阅读时间。侬智高被征服了吗?昨晚好不容易看到这儿,可夜已深,我不舍地放下书去睡觉。自从狄青打破昆仑关之后,侬智高只能在邕州打游击,与宋朝抗争。在今天上午课外班的间隙,我读到了让我大呼过瘾的片段:他的根据地被打破,失去了踪迹。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提醒我道:“VOA英语更新了,今天是关于反恐的内容,你一定会感兴趣的,快过来听吧。”我拿起了手机,里面雄厚的男声说道:“俄罗斯战机炸毁了ISIS恐怖分子的基地……”不好,里面有几个生僻的单词我不认识。我赶紧翻开了辞典,趁此机会见识了一下这几个词的英英释义。为什么俄罗斯战机如此精准地炸毁了恐怖分子的基地呢?这让我联想到俄罗斯有着非常完整的情报系统,他们能拦截恐怖分子的各种信息,从而精确定位了基地的位置。
我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到家了。一开门,就看见外研社送给我一大套小说。“原来外研社说话真是算话呀!我比赛的奖品帮我寄来了!”我兴奋地对妈妈说。看来从阅读到外出比赛,零碎的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不容小觑。要把唐朝历史、清朝历史看完,把寄来的小说阅读完,我肯定还少不了用零碎的时间和片段的学习。难怪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而我,更需要利用这些碎片化的点点滴滴,为的我的知识堡垒添砖加瓦。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什么是生活?爷爷奶奶说,生活,是乡间戴着草帽的劳作和回家后伴侣的毛巾;爸爸妈妈说,生活,是工作了一天后想倒在床上,却只能看孩子胡闹的劳累;白领说,生活,是日日夜夜加班工作,盼着加薪与聚餐的等待;宅男宅女说,生活,是每天窝在家打游戏、逛网店的闲适。
无尽又无趣的空间,和残酷与恐怖的时间被上帝慈爱的手分给每一个人,去用爱和心灵装点光鲜,被人们叫做——生活。
生活从来都是各异的,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建造着美好,分享也收获着,装点着上帝给你的那块拼图,为它烙印“属于”。
可是,在很多人感谢着生活的美好的同时,却也有很多人在享乐的同时忘记了手中这块碎片的由来,他们将自己封闭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沉溺且骄傲于自己“创造”的美好,却忘了感恩,忘记了将手中的碎片还回世界中去。于是,一片一片碎片的丢失,使人心的空洞越来越大,诞生了一个愈发人情冷漠的社会。
曾有一个故事给我的感触至深:生意失败,失魂落魄却拖家带口的乔,在街上帮助了一位样貌精致,却无力将爆胎了的自行车扶起的老妇人,而且未要任何报酬,而那个老妇人在谢过乔之后,走进了一家超市,遇见一个怀胎八月却仍在尽职工作的超市营业员,感动的将500英镑给了她,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营业员正是乔的妻子。
我也曾以为,自己的生活无关他人,但是却没有发觉那些心中有爱的人,看似无心的在自己的生活中帮助了一位匆忙走过的过客,却能串起一条“爱之链”,如同一场优秀的老电影,分镜师画的每一张画面,都精妙无比却看似毫无联系,但只有将这一帧一帧的画面连在一起,才能让人看出感动与爱。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条这样的“爱之链”呢,会有多少个失魂落魄的年轻人会出手相助身边的相见仅几秒的过客,又有多少人会因为一位辛勤工作的人而感动。
其实,我们甚至不再相信街边摔倒的老人,甚至不再去随处可见的街边平价小超市挑挑拣拣。
时代的变迁,令我们不再轻易感动、轻易去爱,我们总是以为是自己“创造”了美好,而变得自傲自满,却因为不断想要更美好而贪婪索取,我们前进前进不停的前进,只为继续占有另一块碎片,将自己的小世界开疆拓土。但是我们疯狂的奔跑,却总是不再驻足,驻足于每一朵生命短暂却全力绽放的小花、驻足于三月阳春沾满露水的青草,也不再为一朵流云微笑、为一片蓝天放慢脚步。
你是否也是那个在追求更辽阔生活的人?你是否也在感叹上帝的不公与自己生活的卑微,而在不经意间冷落了近在脚边的美好?我们常常以为完整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殊不知,人生百年,度一日又一日的欢喜、过一季有一季的美好,每一片碎片都有最天马行空的色彩与想象。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的确,当我们一再追求完整的未来遐想和完美的生活时,我们错过了多少的美好与幸福啊!如果只是不断的追求生活的无瑕,却不能真正遇见且走进生活,不如不追求。
所以,别再纠结于生活的完美,学会放下骄傲,主动遇见美好,从现在开始,“捧一本书,读一段静默的时光;沏一壶茶,闻一缕清香的岁月;写一首诗,记一笔温暖的年华”。学会遇见碎片化的生活,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有花开,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热爱。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快!去做作业!”“去弹一会儿琴!”“去帮妈妈买瓶酱油!”随着社会发展,学业上的变故,家庭上的变故,都让一切变得繁杂琐碎。
我快速动笔写着,飞速动着脑,时不时瞄一眼手表,不行了,来不及了,还要上补习班呢,作业还没做完呢!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模棱两可的答案都匆匆跑了上来。
“啪!”我摔下笔,背起书包冲了出去。
当我如释重负,终于赶上上课时,“妍,老师让你去找她。”阿粉开门进来通知,我的心里有些忐忑,深呼吸走进办公室。“怎么回事?”老师翻开我的作业本,指给我看。一个个红色的叉,如同一把大刀在上面砍出几道血淋淋的伤口,书本上的数字一个个也都像在嘲笑我似的。“提高效率,不能贪快。”这让我怎么提高?成堆成堆的作业,让我在有限时间内做完,还要提高准确率,不可能!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响起,心中满是不甘与悲愤,可我有什么办法,我终究知道被找到办公室去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
上课时,我的思想很不集中,老师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在我脑海里响起,我的内心是烦躁的。
终于熬过了一堂课,回到家,我订正起作业来,开始时订得挺认真,过了一会儿,啊!不好,要四点了,抢购要开始了,我扔掉手中的笔,抄起手机贪婪地刷起来,一刷便是一个小时。
我有些累,不知不觉躺在床上便睡着了……
梦里我看见了我那粗糙的作业质量,我看着老师严肃的面孔,眼里满是责备,我看见了我那半途而废的订正,所有一天的记忆如碎片般拼凑起来涌上心头……
我错了。
我的想法错了。
时间非常紧急,何不把消耗在手机电脑的时间抽出来做会儿作业?何不把自己娱乐的时间用来做做运动?
时间是挤出来的,即使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琐碎,一天的24小时那样被固定分成几个板块式的,但即使做了,就要好好做。
并不是你一个人在奋斗,在过这样的生活,为什么别人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这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摆正自己的态度,做什么都要更加投入,放松心态,积极乐观地去迎接困难,拥抱困难,拥抱成功。
这就是碎片化生活的秘诀啊!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遇上那盒拼图,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拿到了生命里的第一盒拼图。我记得那是一幅花仙子的图画。我趴在地上循着样画的图案,努力试着找到每一块拼图上细致的联系。或许画面中地上的一颗小草,女孩裙摆上的一个别样精致的花纹就能成为完成这幅拼图的突破口。第一幅拼图不是很难,只是半张卷子那么大,但却能把那时趴在地上瞪着大眼睛,好奇又欢喜地摆弄着这凹凸的小方块的小女孩卷进了拼图堆里,深深的被吸引住。
妈妈见我喜欢拼拼图,每次看到一些精致可爱的小拼图都会买下来回家带给我。一拿到新的拼图,总数迫不及待跑回房间将零零散散的它们倒在地方,又是趴在那仔细研究起样图来,那小小的手攥着一片小拼图,略皱着眉头,一点点仔细的对比,直到正确找到它的“小家”将它放进去,才露出了自在的笑容。有些拼图很调皮,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地找,都不能一眼让我看出。妈妈总在我身边陪我,看着我玩拼图,每当我的小脑袋转向她,露出了些许无奈和委屈的样子后,妈妈就凑上来,慢慢引导我将这块小拼图放到正确位置。于是就这样,大手和小手,将原本零零散散的小碎片拼凑起来还原成一副完美的画。完成后,我静静地欣赏着,不禁笑了起来。不仅仅是因为玩拼图的乐趣、坚持的结果,更因为是我和妈妈一起共同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画面,那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言喻。
在这个世界中慢慢长大,我的生活变得忙碌与充实,妈妈也不一例外。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喜欢着拥有拼图的惊喜,触摸它的感觉和创造它的乐趣。
妈妈还是会给我买拼图,但间隔久了,数量少了,我记得最后一幅是《美人鱼公主》,那幅拼图到现在还没有被我拆开,就静静地尘封在一个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很久了,我也没有打开过它……
学业慢慢繁重,属于自己的惬意慢慢减少,于是每次放学回到家中就是埋头写作业、复习,每天都盼望着可以早点写完作业,可以安安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段时间真的用来做一件事情,一点儿都不分心这是很难做到的。每当手机一震,屏幕一亮,“您收到了一条新消息”,好奇心总是驱使着我点开一看究竟,而这好奇的点开,手仿佛听不找使唤一样,“朋友圈看看谁有没有发出新的消息、微博上又有什么实时热点……”这些互联网带给我的消息,吞噬着我原本学习的时间,而我又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到最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有几次,我可以提早写完作业,还惦念着我小时候的那盒拼图,满心欢喜将它找出,拍了拍它身上的灰尘,爱惜地把它捧在怀里,一蹦一跳地跑去妈妈房间想邀请她与我一起拼图,妈妈似乎有点意外。
“你的那盒《美人鱼公主》?”
“对呀对呀!”
我一把把妈妈拽到我的房间,将拼图拆开,一片片小方块一下子涌出,我对它们还是爱不释手。于是我一个人开始研究起这盒拼图,还是趴在地上聚精会神的拼着。妈妈在一旁看着手机,我总是极力邀请她与我一起,而她为了不让我失落总是会看着我一会儿,帮我拼了两三块,又盯着手机了。一会儿是新消息的“叮咚”,一会儿又是她打字时手机发出的摁键声。完成好了工作,喜欢在网上购物的她还在精心挑选一些好看的衣服、鞋子呀等等。有时候还会要求我站起来给我量尺寸,问问我的喜好。就这样,原本两个人约定好的拼图时间就这样被碎片化,一起拼拼图的时间越来越少。之后又有几次,但我的美人鱼依然还是零散的小碎片,还是没能将它们拼凑起一个完美的画面,又静静地躺在那个小角落里。就像美人鱼一样,本以为自己获得了双脚,最后却变成了泡沫……
这块拼图再也没有完整的拼完。我如同一个邯郸学步的孩童,在碎片化的生活中磕磕碰碰,从众的去适应碎片化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永远持续投入一件事,并永恒追求。
遇见碎片化生活
纷繁复杂的时代里,生活好比一棵滋生茂密的大树,扎根的枝干会生长出零星的分叉,象征着多元化生活所流余的碎片时光,被我们遗漏的或是该把握的,唾手可得又弥足珍惜。
我从不明白完整到底意味着什么,24小时的分秒时光又或每日安排的工作额度。或许正是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购物、社交等才真正意义上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完整生活。
分叉缝隙间渗透的碎片余光折射出不同的消遣方式,高效积累的精神财富,片刻堆积的流光心绪,须臾享受的分秒清闲…我们提升并感悟着,在尘器中体会孤寂与静谧,在追寻自我的理想生活中,酝酿起自身的小资情调。
分叉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扩张发展,生活的碎片时段开始有了“互联网+”的概念,我们开始过分地依赖手机和网络。翻阅网页头条板块的娱乐八卦,拉扯各个公众号的金段美文,却忽略了自我大脑感知的心神意境;切换不同形式的社交软件,眼见窥探他人的生活格调,却停滞了自我寻觅的沉思默想;下载无数热门网络游戏,组队开黑享受比拼输赢,却麻木了疲倦困怠时的闲暇停歇…
人们徘徊其间,沉醉于绚烂多彩的虚拟生活中,逐步迷失了自我,分不清得失所求,游荡穿梭间被迫抬头审视,重新选择。
碎片化的生活模式或许从未改变,但我们对于碎片时光的利用却因为互联网的影响,迷乱了我们的双眼,搅和了我们的心神。
在虚拟的漩涡里,有些人越陷越深,生活好像真正意义上地被碎片化,大脑机械化地运转,碎片时光里不少人失去了最本真的自己。餐盘饭桌前各自捧着手机发着祝福寄语,免去了口语间的温情;学习书桌上遇难题后的拍照查询,省掉了思维运转的锻炼;街车站台前无聊等待时刷着一部部肥皂剧,忽略了周围常驻的自然景致…
我不曾否认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但过分地沉迷也不近是一种好事。时光荏苒,碎片化生活里,我们应该尝试着放下手机,用你的感官去累积一些零碎的财富或是体会一下近身的美好。
我经常会在清晨的窗台前仰望初醒的天空,扑捉变换的云彩;我总会在学习放课后独自走在黄昏的夜幕中,观望街头旁人的举止;我常会在傍晚独自的闺房内读起一本好书一段短文,一个人地久久沉思…
在生活的零碎中,我不奢求有多争分夺秒,我只是随着自我的内心在枝干分叉间选择暂置丰富的网络虚拟,带着感官体会所带给自身的真切美好。在迷茫中寻求出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寻出自我的节奏。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布集的碎片化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在枝干分叉间合理善用选择互联网,放缓脚步,走出虚拟世界,独自走进蒸腾熹微、暮歇黄昏、喧嚣闹市,在须臾间遇见并感悟碎片化生活。
遇见碎片化生活
何为碎片化?碎片化就是使完整的东西分裂。我们的生活同样无时无刻存在分裂,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物质基础,碎片化信息……
所以,造成碎片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人认为是科学进步造就了碎片化,有的人认为是载体的变化,除此之外,人们浮躁求快心里不同样也是原因之一吗?因为科技的发展,不少人沦落成为了“低头族”。手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有人低头看着手机,或是追剧,或是小说。科技的发展同样也悄悄地使人类的生活碎片化。日前,第三届《人们日报》读者评报活动落幕,调查结果显示,网络54、12%,报纸46、32%,电视43、83%,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渠道,载体,人们的娱乐,阅读方式。然而,在被问及阅读的习惯时,近四成的人习惯“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三成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而“从头看到尾”的人不到两成,浮躁求快心里便可见一斑。
对于碎片化的生活,可谓是有利也有弊。我们在上班途中,午睡前,下课休息期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抓住这一丝丝的碎片,提高的时间的利用。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碎片化,导致我们无法再繁忙中一丝空闲留意身边的美丽。若是没有在鹿门山的止步,又拿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千古绝句?这样子的事也渐渐随着我们碎片化的生活而慢慢消失。
这样的碎片化生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却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不仅群众呈现碎片化,信息需求也呈现了碎片化。它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类,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样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产生了分歧,形成了不同的碎片。消费市场上也存在碎片化,因为科技发展,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从最早的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到如今更好更多品种更多行业。于是市场变得更大,更分散,呈现了另一种另类的“碎片化”。
碎片化逐渐影响了人们从单一转变为更多“不同”,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同时也可能会让人们蒙上一层浮躁的面纱。破碎了亦可能从新整合,整合后也可能重新趋于碎片化。“我们正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以没有人能明白下一刻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将会碎片化成什么样子还有待我们自己去发现。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家的故事
我的家,初见的人不见得喜欢。它小小的,不过就是两间房间,不过我待久了,就习惯她了,感受她的好。
我做作业有时会弯着腰驮着背,翘着二郎腿,趴在桌子上,用妈妈的话说,就好像要把作业给啃了。“啪”的一声,妈妈就会用她那刻着论语的小木棒轻轻敲打我的背。我会趁机滚进她的怀里打闹一阵,只是打闹之后继续做作业时,我的后背就记住了小木棒的叮咛。小木棒是公平的。有时爸爸不愿做家务而蜗居在沙发里,脚跷在床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手中的手机,就好像是一个雕刻工在认真地审视他刚刚完成的作品。小木棒也会轻轻敲打他的脚,以式提醒,我就会在一旁起哄。
爸爸妈妈看到可怜悲催的人,都会推论到“不学习,你就会这样”……一次,妈妈跟我讲她买菜时,一个老太太想“蹭”菜贩的几个土豆。她一开口,我就知道她会说:“这老太太估计第以前上学时没有认真听课,考试的时候被刷下来。于是就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没有多少钱。所以你上学要认真听讲,不能长大后和她一样……”我有时不等她说完,就捂住她的嘴,妈妈追着我满屋子地打;有时会歪着脑袋“认认真真”地听完她的教诲,再好好地给她作一个揖:“嗻,儿臣领旨!”
爸爸妈妈在家里一堆的说教,对外就像一只只小太阳,温暖热情。旅游吃团餐拼桌,有的饭店没有转盘。桌子上的菜却是东一个,西一个,夹得到这个菜,你就夹不到另一个,就好像是这道菜故意想气一气你,不让你夹到。爸爸妈妈过一会儿就会帮忙调一下这些菜的位置,好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看到有些人特别钟爱某个菜,就会特地放到他面前,并说:“来来来,你喜欢吃,就多吃一点。”我自己也是这样。
一次外出跟团游,大巴车上,我们的邻座小孩闹情绪,没吃早饭,我们拿着零食给他,他也噘着嘴。下车时,看到有卖黄灿灿的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咬上几口的玉米,顺手买了两根,想着也许能勾起小弟弟的食欲呢。果不其然,小弟弟很赏脸。他妈妈对我们左夸一下,右谢一下……
家里很小,故事很多,一个个故事都是那么地和乐,有趣,温暖。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早晨醒来,打开手机,翻看当天最新的微博热门,再看看各种app的推送消息,碰到有趣的分享给好友,然后再开始一天的生活————这已经成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日常。
有了手机以后,我的生活好像被细分成了很多小板块,哪怕是等个电梯的时间,也足够看完一条新闻简报,你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吗?每天穿梭在信息的海洋之中,生活,也悄悄发生了很多改变。
书海泛舟————碎片化阅读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我选择在课后放松的主要方式,闲暇时候,捧起自己喜欢的书,时常能专注其中,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不过这都是以前了。
买来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常读的几本书下载进去,没过几秒,进度条就满了,几本书中的全部内容都进入到了手中的“百宝盒”里,真是太快太方便了!前几年,周末一有空就会央求父母带我去书城,看着一排排令人眼花缭乱的书,不知几时才能在书海里“熬出个头”;现在,手机上轻轻松松就能获取数不尽的读物,从古典经典到现代文学,从国语名著到异国传说,能想到的书,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点,就能尽情地开始阅读。
可是,看着冰冷发光的屏幕,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一种氛围,往日里一家人一起读书的场景很难再出现了,也很少去书店,很少读纸质的书籍,闻着书香阅读的感觉也不见了。
简单高效————碎片化学习
自从进入了碎片化的生活,都不再是问题了。手机扫描,马上就能看到各种解析,便于理解;有不懂的知识,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获得权威的解答,随时随地,简单高效。不管是在赶地铁的时候,还是在课后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各种想学的知识,也可以来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烹饪、乐器、运动等各种领域都可以在网上获得专业的指导。我们还能在论坛里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们交流经验和学习心得,更加事半功倍。
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问题。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就直接在网上搜寻答案,更有甚者利用网络资源在考试中作弊,答案一扫即来,绞尽脑汁解题的乐趣就少了很多,合理地利用丰富的资源,还是需要同学们的自觉来践行的。
互动沟通————碎片化社交
朋友不在身边,以前的同学联系不上了?
现在,只要打开手机里的各种社交软件,就可以和同学朋友聊聊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也可以在群里跟同学交流学习上的问题。无聊的时候,打开微博,一条条最新消息不断刷新着————这可能是信息获取最快的渠道了,新鲜知识和新闻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并能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展开评论,时常能看到一条条逗乐的评论,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
正因为网络世界的纷繁有趣,有的同学便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沉迷其中,荒废了学业,浪费了大把的时间。网络世界很有趣,但是有节制地探索它的魅力,不是更有趣了吗?
碎片化的时代悄悄地来了,也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有的时间都变得更有意义,我想,我准备好感受这一切的乐趣了。
我喜欢这个碎片化的时代。
遇见碎片化生活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会听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绵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里面的水挤一挤吧,会弄湿你得衣服;不挤吧,你就没有多余时间。在快节奏的大都市里,每一个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们赶不上这么快的速度、这么快的时代。但人有惰性,必须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却在一个时间段只想放松。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将它补全。原本那么简单的用一部分整的时间做完的事情,却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凑起来。我,也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闹钟在六点三十分准时响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点睡觉了啊……好困啊,心想着,眼睛要闭了起来。不行,快点起床,否则要迟到了!心里的这种思想支配着我慢慢起床。简单地刷牙洗脸梳头后,我打开手机,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看昨天睡着之后还有没有人发我微信。确实好了之后,却发现早餐没动几口。眼看出门时间马上要到了,关掉手机放回书包,随便喝一点粥,立马飞跑出家门,一边跑还一边急忙系上红领巾。打了一个哈嚏,走进班级的门,把作业放在桌子上,再趴着休息一会儿,好累啊!时常,老师会早点布置回家作业让我们可以早点写,但是,这件事是一把双刃剑,有些人会在副科上写作业,只为了回家能减少一点作业量。
一天上课的疲累都要延续到回家做作业。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书包。以为我要写作业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里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后慢慢吞吞地挪到课桌前,坐下,又站起来,倒了一杯水,又站起来,拿一下手机,时间就慢慢走过。转眼五点半了,我开始“认真”地做起了作业。“嗡嗡……”“咦……有人发我微信?”拿起手机,回复短信,又放下了手机。觉得有些安静,又拿起手机,播放音乐,一边哼着音乐,一边做作业。呀,查一个单词,又拿起手机,这一次不是直接点开翻译软件翻译,而是玩了玩游戏,点赞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后又继续写作业。刚想动笔的,却发现这个单词依然没有查,又拿起手机……循环往复,竟发现我做了三个小时才把原来两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做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在干什么?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费时间。然后,我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晚饭,时间又被浪费了,睡觉时分却已经十点了。心里想着: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时间,拆分成碎片化时间,用“事倍功半”来形容也是再好不过。效率不高,时间也被浪费掉了。一天天,就这样慢慢度过。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词—“碎片化阅读”,常常在你我身边徘徊。
在路上,在家里,在工作,在学习,我们现在都可以用手机来看书,随时随地,轻轻松松即可下载一本书来看。但有没有想过,在这么快节奏的时间里,你又能在什么时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彻这本书吗?一般,我们都会用到碎片化的时间。倒水时,拿着手机看书;上厕所时,拿着手机看书;吃饭时,拿着手机看书。真是“废寝忘食”地看书啊!这么着急地看书,想必也是囫囵吞枣,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罢了。
碎片化阅读,就像一颗糖果。当你含在嘴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香甜,甜蜜萦绕在舌尖。但时间慢慢过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来越饿。而翻开一本真正带有书香气息的书,就像一碗米饭。虽咬下去没有甜蜜,却在最后有一丝丝甘甜,你也有了饱腹感。在家里,明媚地阳光透过窗户,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读一本经典。远远比在忙碌过程中打开手机,看一小段着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罢!但是我却发现尽管我知道要怎么做,可我已经不想再翻开书籍了。它就像一种本能反应,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人中,慢慢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所谓的书籍。
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慢慢被拆散,一点一点破碎,一点一点分裂,正让我们“合理地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
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因为互联网的加入使我们的生活渐渐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心情。
就拿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阅读来说,阅读一样变得碎片化,什么是碎片化阅读?就是指通过书本、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从手机、网络上,我们能接触到海量信息,似乎一切信息、知识唾手可得,阅读显得如此轻松。但凡事总有两面,碎片化阅读却具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我们所读到的信息太随意化,并不有助于我们的长期积累。举个例子,每天在上学路上,嘈杂的公共环境中进行短时间的阅读,但阅读内容中的知识往往并不能让我们牢固的积累下来。
再来说说碎片化的时间。我认为,一天的时间都是被规划好的,几点起床,上学,放学,回家等。但缝隙中也有许多碎片化的时间。课间可以预习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中午可以做一些回家作业;放学回家的路上可以眺望车窗外的风景来放松放松。这么多的事情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做的。但碎片化的时间同样也有坏处,碎片化的时间不利于我们做事保持的高质量。当我们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一件事时,周围的环境是嘈杂的,也有时可能会来不及,让我们变得仓促,草草了事。譬如当在课间时订正作业,当上课铃响起老师慢慢离开教室,但手中的订正还差一点没搞懂,便可能会向周围的同学询问答案,草草写上答案来完成任务。长此以往会养成注意力不集中,草草了事的坏习惯。
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有利也有弊,利在去了解事物的方式上有了跟大的范围,竜了解的知识也更为多元化,但同时如果不利用好也会养成各种不好得习惯。所以,碎片化的生活也让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自控力,当做作业时手机响起,发现是一条自己感兴趣的消息时,是继续做作业还是先去一探究竟?当中午作业还未订正完是与小伙伴先一同去操场玩耍还是先将作业订正完?在家中是先背诵老师要求的内容还是先去玩手机将需要背诵的内容第二天上学的路上匆匆背完?这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控力。、
碎片化的生活已经到来,与之到来的应该是我们的好习惯,碎片化的生活对有着好习惯的我们也许是个益处,但与之相反,若我们没有一个好习惯带来的或许就是个坏处了。